2024全财年,lululemon净利润达18.15亿元,同比增长17.06%,中国地区营收增速达46%。但这次,撑起lululemon的既不是瑜伽,也不是super girls了。
四季度业绩超出预期,但并非是品牌核心瑜伽品类所带动,主要是男女外套、保暖服饰、手提袋等配饰颇受欢迎,2025财年品牌也表示仍会继续在男性服饰品类深耕。
作为瑜伽界的“爱马仕”,品牌近几年的重心不断向其他品类迁移,就如同目标人群不再是super girls而是super boys,但当它开始讨好所有人,谁还会为它买单?
增长焦虑下的品类扩张,是饮鸠止渴还是战略必须?
短期来看,非瑜伽品类的确让品牌尝到了甜头,肉眼可见的营收增长印证了品类扩张的“正确性”,随之而来的便是增长的可持续性焦虑。
从品类层面来看,在非瑜伽品类之中lululemon难以与Nike、Adidas等专业运动品牌比专业性和品类覆盖的全面性。在垂直运动领域,难以与迪桑特比滑雪领域的专业性,徒步场景下又难以与北面等品牌比认知度。
针对运动鞋品类而言,根据天猫平台运动鞋品类消费者反馈,lululemon在外观设计更胜一筹,但在透气性、穿着便携性方面不及Nike的消费者满意度情况。
lululemon难以突破专业天花板,主要是由于“瑜伽生活方式”到“专业运动”的鸿沟,而品牌早期更依赖于社群经济而不是运动科技。
品类和人群扩张是品牌谋求第二增长曲线的战略正确,但随之而来也面临着更大的品牌竞争压力。当技术拼不过Nike、小众打不过Vuori,或许专业运动与快时尚之间的空白地带才是lululemon的舒适区。